直笔东观
怀抱理想沉下去

Weekly|怀旧空吟闻笛赋

混乱

或许因为考完一场考试后自然的懈怠,或许因为换了房间,桌子和椅子高度不匹配,坐立不安腰酸背痛;又或许因为共情首页朋友追星失败的痛苦,回溯到悲伤和失落之中,这周是心境混乱的一周,夜里经常感觉孤独。

尝试去主动安慰他人,但感觉自己还是很笨拙。周二的时候在备忘笔记里写“想成为在各种境遇下都能照顾好自己,进而能去照顾别人的人”。又写“想成为自信的人”。

真希望自己能更有力量,更有技巧。

回忆

追星号签名“神女生涯原是梦,小姑居处本无郎。”,毛象置顶“读史早知今日事,对花还忆去年人。”对我来说,所在的空间已被切割成梦和真实,而时间则被切割成去年和今年。这一年,我好像跨过了冰冷的江水,来到了另一个世界。

去年我写“阿絮于我是美与痛觉。你于我也是美与痛觉。自疼痛始也自疼痛终,在梦里有过一些缥缈的良会,我不应该恨你,甚至不应该恨一切,应该恨我这颗天生会爱人会痛的心。 ”

曾经困惑于爱是否一定会带来伤害和痛苦,问过为什么是我遭受这些,后悔踏进这个陷阱。但其实不是他伤害了我,而是他延展了我的痛觉,当我去爱他人,我就更容易受伤。

一度以为没办法痊愈的,现在也已经痊愈。时间冲淡一切。关注的频率已经很低,或许是因为我在观赏活人上有心理负担,现实里的他已非我寄托巨大感情的对象。打开ins徐徐检阅动态时也会感觉一丝宽慰,因为他看起来比我状态更好。

我想,当你不再供人观看展览,人生就只是一种单程的体验,而没有判定成败的必要。在这方面,我已经完全同命运的戏剧性和残酷和解了。同样地,我也决心,再也不把自己当成莫须有展览的作品,而是生活的主角。

重温

和友重温《疑犯追踪》。和以前看的时候,确实有了很多不同感觉。

四年前我沉迷于《疑犯追踪》时,基本是个懵懂的女大生,对社会生活缺乏实感,对现实世界不甚关心,所以简直好像自己进入了剧中世界一样,沉醉其中。如今看仍然觉得剧集精彩,但却感觉到“纽约”是一种陌生化的图景。

银行家、退伍士兵、法官、议员、美式的街头和号码们的大House,这不是我生活的世界。人工智能已不是新鲜神秘概念,甚至本人正是读的这个专业,Finch所至为担心的政府监控和隐私问题,在如今大瘟疫时代的中国已经是荒诞现实。

当我在现实里醒来,曾经的精神桃源乡放逐了我,不能不感觉淡淡的伤感。

话说回来,本人对男性长相的审美倒是一以贯之,喜欢骨相端正、棱角分明、但又有漂亮柔美的眼睛的英俊男子,之前看《疑犯追踪》时痴迷Jim Caviezel,到狂热地爱上我妹,再到被友安利《暗战》以后沉迷刘德华。重温时仍被Reese迷住,鼻梁挺拔、颧骨明显,显出男子气概,而较为柔和的眼睛,和看起来质地柔软的灰白头发,状似无辜的神色,则削弱了面相的攻击性。

特工真是美得我魂飞魄散!

读书

周末从书架上抽出《万历十五年》,已经忘记多少年前买的了,因为太有名了,反而让我有种淡淡的抵触感,从没翻开过,没想到竟然这么好看。这说明读书真应该不以逼格而读之,不以网红而不读。

这本书并非精微实证的学术著作,而有疏通知远的性质,是介于小说和史论之间的历史书。固然时至今日,明清停滞论已为学界重新审视,书中论大于证,而我对明史不熟,不能断言其对错。但其写作上的从容高妙,微婉含蓄,甚至会让我产生淡淡的嫉妒感。

说到内容,大概就是描绘了一个所有人活埋所有人的世界:虽然大家看起来都活着,会走会动,但是其实都是死人的傀儡戏。从长远来看,我们都已经死了。在巨大的传统里面,个人的活动空间非常狭窄,个人要么自负的挑战,要么无益的挣扎,要么消极的怠惰,要么顺从的接受,但对于这个活死人墓来说,根本毫无意义。

开始

  1. 斥五百块钱巨资买了很可爱的跑鞋,准备每天出门跑步。先立个flag,下周来汇报成果。

  2. 买了子弹笔记的笔记本,尝试了手写记录。目前写了6页。

  3. 折腾了Quicker。
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